百年故事:
“要是没有‘子午胎一条龙’科技攻关,今天我们就无法在新一代安全环保绿色轮胎、航空子午胎、巨型工程子午胎等国际前沿产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没有‘子午胎一条龙’科技攻关,我国轮胎产量也不可能位居世界第一位。”参加过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消化吸收项目的人,谈起这个被行业内称为“子午胎一条龙”的项目时,还是有点兴奋。而这些人里面不少已经年过花甲,甚至古稀。
“七五”期间,我国将子午胎作为轮胎行业发展重点,国家批准了8个子午胎全套引进项目,同时提出开展子午胎装备国产化工作。倍耐力、邓禄普、原美国费尔斯通等公司的子午胎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属国外成熟的第一代技术,但对国内来讲却是全新的。桦林橡胶厂和上海正泰橡胶厂通过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并将消化吸收后的国产化技术进行转让,为子午胎技术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八五”期间,原国家经贸委和原化工部均将子午胎项目作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重大项目,组织开展国产化工作。子午线轮胎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消化吸收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计划,一场子午胎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国产化的一条龙攻坚战正式打响。
当时,子午胎关键设备采取与国外公司合作制造、引进消化吸收等方式,使子午胎生产五大工艺装备密炼机、压延机、压出机、成型机、硫化机及与之相关的半成品制造和成品检测设备均立足国内。经国内橡胶机械企业不断改进提高,国内子午胎关键设备不仅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改变了成套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而且米其林等全球轮胎巨头公司也开始大量采用中国橡胶机械。今年世界橡胶机械排行榜的榜首位置更是首次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
子午胎原材料国产化也是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重点之一。生产一条子午胎需要六七十种原材料,当时国内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只有不足1/3。炭黑、钢丝、纤维帘线、各类助剂等21大类36个品种,按质量改进、科研攻关、产品试制3种形式开始了国产化历程。1987年,原化工部组织召开了子午胎原材料国产化协调会,与几十家原材料生产厂协调安排攻关内容。经过原材料生产厂家和轮胎企业的共同努力,主要骨架材料如大部分品种钢丝帘线可以立足国内;聚酯帘线攻关也取得预期效果;新工艺炭黑可全部立足国内;大部分助剂品种达到工艺要求,原材料国产化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产化条件逐渐成熟。“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开发年产30万条扁平化、无内胎轿车子午胎生产技术以及“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高速、低滚动阻力子午胎系列产品生产技术开发项目也终于结出硕果。北京橡胶院和成山集团合作,在一切空白的基础上,真正将引进技术融入国内生产实践,利用有限元分析和国内配套产品,自主开发出高速度扁平化无内胎轮胎、公制款断面轮胎。国产聚酯帘线作胎体材料的轿车子午胎和轻卡子午胎系列产品,国外不愿转让的60、65系列轿车子午胎,也开始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我国轮胎工业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逐渐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2002年以来,在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子午胎新品研发更是日新月异,在产品规格、花纹设计、特殊功能开发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展。从产品上看,轮胎行业已经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特性的国际前沿技术成果。仿生“绿色轮胎”、新一代安全环保绿色轮胎——跑气保用轮胎、巨型工程子午胎、航空子午胎等高技术产品,也都实现了“中国制造”。
转自中国化工报
关键字:中国制造 子午胎 绿色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