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创未来
投资建议:资源错配期,多重利好推动胶价上涨,买入海南橡胶,1个月50%空间。从宏观层面看,资金寻找投资洼地以及违约风险偏好改善和对冲信用风险的配置需求提升带动价格处于历史底部的一系列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行(基础)。微观层面看,目前全球天然橡胶处于停割期,但春季工 企业复工存在补库存需求,是季节性的资源错配期(条件)。期间,轮胎企业开工率提升,重卡销量增速转正,带动需求回升预期。而在货币持续宽松的背景下,需求复苏的预期在被加强(诱因),又遇上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限制出口等因素的影响(催化),预计天胶价格短期将出现一波较大的反弹行情。建议买入海南橡胶。
天胶价格形成机制:挂供给羊头,卖“需求”狗肉。天然橡胶与农产品(软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1)供给端修复速度更快。农产品属生物资产,供给变化受自身生长周期影响,天胶产量一般可直接通过割胶量控制,短期修复能力强;2)天胶需求链长,且需求端比农产品弹性更大。因此,天胶价格形成机制更近似工业品,中短期金融属性强,中长期趋势更受到需求端变化预期影响,包括:1)影响轮胎工业等天胶需求端的因素,包括居民消费(汽车)、基建/地产(重卡)等;2)作为全球定价的资源品在资产配置层面的需求。此外,也要考虑资产定价国货币因素。
宏观层面:风险偏好改善,天胶等大宗品资产配置需求增强。2009之后,全球范围内超发的流动性仍在金融体系中寻找机会,由于权益市场已出现估值明显过高的问题,因此资金需要寻求新的投资洼地。结合投资者对超发流动性引发通胀的担忧,其对实物资产购买意愿的增强,并在比较效应下流向价格在5年底部的大宗商品市场。而本周,乐观美国的美国经济及就业数据提振了投资者风险偏好,油价底部区域的确认及对利多因素的敏感诱发的价格上行再次松绑了大宗商品价格,触发大宗商品价格普涨。
微观层面:需求出现复苏迹象,且短期预期在增强。天然橡胶需求的7成用于轮胎制造,近期出现复苏迹象:15年四季度重卡销量下滑速度已有收窄,2月重卡销量增速转正为16%,为18个月来首次正增长。此外,3月4日全国钢胎和半钢胎企业开工率分别达到63%、68%,环比持续上升,同比分别上升8-10个百分点。库存低+基数低+春节后复工的季节性因素是主因。另一方面,货币投放量持续增长使需求好转的预期在增强。
天然橡胶价格正处于历史底部+季节性资源错配期,易受敏感信息扰动。天胶期现货价格处于底部,沪胶主合价格较11年高点下跌75%。加之高弹性的属性,以及目前东南亚处于停割期,中国存在延迟开割预期,需求又是旺季,任何利多因素刺激易诱发价格短期速涨。
催化剂1:泰马印限制出口,减少全球供应。06-10年胶价持续大涨导致东南亚地区种植面积快速上升,13年起进入产胶期,持续影响未来10年以上的产能。老树提前淘汰比例不会很大因为换种油棕等作物机会成本高。然而,天然橡胶种植高度集中,东南亚地区占全球供给约90%,主产国及其种植园理论上可通过限制出口、收储、停割等手法限制供给。
3月2日,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大主产国(占全球70%供应)宣布3-9月减少61.5万吨出口,占上述三国15年总出口量的8%及ANRPC总供给量的5.6%,成为天胶涨价的催化,但难成首要推手,原因:1)全球库存高;2)目前价格下种植园仍能盈利,政策执行力或低于预期;3)胶价上涨后,二季度产量弹性大。
催化剂2:油价回升预期增强,东南亚货币升值+日元贬值利好胶价。油价上涨(or上涨预期)带动合成胶价格上涨,从半替代品的思路利好天然橡胶价格(目前两种橡胶都居于底部,该效应阶段性是预期炒作)。另一方面,天胶主产国货币,如泰铢、马来林吉特等在贬值多年后出现汇率反弹,加上期货定价币日元贬值(全球天胶主要交割市场为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同样利好天胶价格近期上行。
结论:短期反弹无疑,反转仍需观察。需求侧的躁动叠加供给侧的小催化,天胶价格近期上行方向确立,成本线以上的底部亦可确认,不过是否会演化成趋势行情还很难说。宏观层面需要观察通胀预期、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预期等因素。微观层面,若经济增长数据和信贷数据的不匹配,后期投资者会怀疑需求复苏的可持续性,诱发商品价格回落。但天胶价格向来具有极大的弹性,沪胶2001、2008年见底后都出现了6倍上涨,远超其它商品涨幅,短期风险偏好改善下,天胶期货和海南橡胶是非常值得参与的投资品种。
转自搜狐证券
关键字:催化剂 天胶 需求 价格回落 投资